卒中动物模型的必要性

卒中动物模型的必要性

作者:RWD
浏览量:1448

本文节选自杨国源主编的《实验卒中手术学》

书号:ISBN 978-7-5046-6264-4/R · 1648


卒中动物模型的必要性


(1)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


卒中动物可以作为人类卒中的实验模型,在人为设计的实验条件下反复观察和研究。因此,应用动物模型,除了能克服在人体研究中经常会遇到的道义和社会限制外,还允许采用某些不能应用于人体的方法学途径,为了研究需要可以损伤动物组织、器官或处死动物。



(2)可复制性


临床上平时很难同时收集到病因、病程、严重程度、年龄、性别等相同的卒中患者,而实验室可以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随时在动物体内复制出来。



(3)可按需取样


卒中动物模型作为人类卒中的“复制品”,可按研究者的需要随时采集各种样品或分批处死动物收集标本,以了解疾病全过程,这在临床上是难以办到的。同样的途径已成功地应用于其他疾病的研究,如血友病、周期性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临床上某些疾病潜伏期很长,很难进行研究,如肿瘤、慢性气管炎、肺心病、高血压等疾病。这些疾病发生发展很缓慢,有的可能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有些致病因素需要隔代或者几代才能显示出来,人类的寿命期相对来说是很长的,一个科学家很难有幸进行三代以上的观察,而许多动物由于生命周期很短,容易在实验室观察几代至几十代。



(4)可比性


卒中多为散发性,在同一时期内很难获得一定数量的定性材料,而动物模型不仅在群体数量上容易满足实验需求,而且可以在方法学上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对遗传、微生物、营养及饲养条件等因素严格控制的情况下,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的作用,限制实验的可变因子,并排除研究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取得条件一致的、数量较大的模型材料,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重复性,使所得到的结果更准确、更深入,供临床参考。



(5)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本质


在临床上研究疾病的机制难免带有一定局限性。许多病原体除人以外也能引起多种动物的感染,其症状体征表现可能不完全相同。通过对人畜共患病的比较,可以充分认识同一病原体给不同机体带来的各种危害,使研究工作上升到立体的水平来揭示某种疾病的机制。



(6)可简化实验操作和样本收集


实验动物向小型化发展的趋势更有利于实验者的日常管理和实验操作。作为人类疾病的复制品,便于研究者按实验目的和需要进行各种操作,并随时收集各种样品。


收藏 点赞(0)
分享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在生命科学、动物健康和临床医疗领域提供可信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全力帮助客户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