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给药方式之导管给药

颅脑给药方式之导管给药

作者:RWD
浏览量:2391

药物与恐惧记忆关系,求指导

颅脑给药


为什么要采用颅脑给药的方式


首先,采用颅脑给药方式是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准确。血脑屏障的存在,会导致大部分物质无法到达颅脑。即便目标物质通过腹腔或者血管注射,经过体液循环进入了颅脑。但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药物会被代谢。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进入颅脑的物质,已经不是我们原先注射的药物,而是该物质的代谢物。这样得到的实验结果并不一定准确,需要对进入颅脑的代谢物进行检测,确定其结构。


其次,这种给药方式有助于提高药物(特别是高价值药和自提药物)的使用效率。腹腔注射药物量往往比颅脑注射药物量要高几十倍(具体换算比例依照药物而定)。因此,当药品有限时,采用颅脑给药,能极大降低药品损耗。


为什么需要埋植套管

进行颅脑微量给药

这对实验有什么帮助


导管,又名套管,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立体定位埋植于小动物的目标脑区,结合注射泵、注射器、PE管、注射内针、锁紧螺帽等仪器,实现在特定脑区进行多次微量给药。套管常常使用在颅脑给药中。


颅脑属于高精密、脆弱器官,内部虽有足够缓冲余地,但充满了脑脊液。脑组织既被颅骨保护,又被颅骨限制了空间,所以只适合微量缓慢注射给药,以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同时保证药液进入目标区域。


当我们需要短时间内连续颅脑给药时(比如连续7天),若采用立体定位注射,则每次都需要进行抓取、麻醉、立体定位、转孔注射药物操作。这样会给动物带来很强刺激,使得动物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动物行为与代谢不正常。对后续行为学、化学、电学检测均有较大影响。而套管给药可以带来以下两个好处


1. 仅需一次埋植工作,就可实现长时间反复给药,使用方便高效。并且可避免反复拔插脑组织,保护脑组织不受二次伤害。


2. 埋植后,可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进行给药实验,既适合给药后即刻对动物进行检测(行为学、电生理、光遗传等),也能在给药后较长时间内对动物进行检测(比如给药48h后检测)。


收藏 点赞(0)
分享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在生命科学、动物健康和临床医疗领域提供可信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全力帮助客户取得成功